行业新闻

信息革命与10大林业重点问题

2023-12-09 01:55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信息革命与生态文明系列谈(10)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来,资源保护、造林绿化、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应急管理、集体林改、改善民生、国际合作、碳汇林业、科技兴林等林业重点工作,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信息化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行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用信息技术解决林业重大问题,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kb体育在线登录

——信息革命与生态文明系列谈(10)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来,资源保护、造林绿化、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应急管理、集体林改、改善民生、国际合作、碳汇林业、科技兴林等林业重点工作,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信息化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行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用信息技术解决林业重大问题,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的必然选择。一、资源监管信息技术支撑林业资源监管,主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地球等技术,建立天网、地网、人网、林网和智慧森林平台等四网一平台,以统一的林业资源空间分布信息为基础,用于森林资源、湿地资源、荒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等业务,将全国林业数据落实到山头地块,提供从宏观到微观多级林业资源分布信息,及时准确掌握林业资源历史、现状和动态信息,提高国家对资源利用的监管能力,形成对三个系统和一个多样性的有效监管,解决林业资源分布在哪里的问题,为规范林业资源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为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提供现代化手段。

(一)有效监管森林资源根据国家、省、市、县四个不同层次的应用要求,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技术建立森林资源监管信息系统,包括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森林资源利用管理系统、林地林权管理系统、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管理系统、森林资源监管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境外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等。其中森林资源监管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以森林资源各级监测现状数据为基础,以林地林权和采伐利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数据为更新依据,实现对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信息综合管理,并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森林资源结构与变化、森林利用规划、森林资源保护,以及相关人口、社会与宏观经济等数据进行集成、统计与数据挖掘,完成森林资源专题信息提取和加工分析,为森林资源管理政策研究等提供决策支持,实现对全国森林资源的有效监管。

从根源上减少乃至杜绝盗伐、超采、滥挖、私运、倒卖等不法行为,是林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充分利用射频识别等技术,建立起完善的森林电子标签系统,并与专门设计的电子货票、运输证、采伐证、采集证、检疫证等结合,可以实现对木材和野生动植物产品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等环节的精细管理,大幅提高执法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借助GPS、北斗导航系统、超高频智能标签、移动GIS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森林坐标系统,形成森林网格,提高出入林区人员及车辆的野外定位以及面积测算、距离测算等的准确度,提高工作效率。

借助通信卫星网络、广域和宽带无线通信网络、航空护林飞机航线网络和森林网络等,建立覆盖广大林区的通信网络,实现监管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快速响应。(二)有效监管湿地资源湿地资源监管系统以提高湿地资源监测、管理、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宗旨,在湿地资源数据库建设基础上,建立湿地资源监管应用系统,确保全面及时掌握全国湿地资源现状及湿地征占、变迁等动态变化情况,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实现对湿地资源的有力监管和保护。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以历次全国湿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国际重要湿地监测、国家重点湿地监测、湿地专项调查、湿地工程管理、湿地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对全国湿地信息进行管理,提供完整的全国资源分布和特征信息,为湿地资源管理、工程评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湿地资源保护恢复工程评估系统以各种国家湿地保护恢复工程为对象,实现工程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进度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成果管理的信息化作业。湿地资源综合分析评价系统对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资源信息进行提炼加工、综合分析,对湿地演化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实现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分析,湿地退化分析、湿地恢复评价以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三)有效监管荒漠资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管系统全面掌握荒漠化、沙化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建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库,旨在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防治和管理水平,为防沙治沙、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包括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调查和监测信息管理子系统,荒漠化和沙化治理重点工程管理子系统,营利性治沙管理系统,沙区和封禁保护区建设活动管理系统等。(四)有效监管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监管系统以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等监测、管理、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宗旨,基于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立基于3S和北斗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管系统,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履行国际公约或协定、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二、造林绿化通过云计算、物联网、3S及北斗系统等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实现造林绿化全过程现代化管理,对国家实施的重点生态工程的规划、计划、作业设计、进度控制、检查验收和统计上报等各环节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造林绿化建设现状和发展动态的信息化管理,解决林子造在哪里的问题,避免重复造林,做到适地适树,提高造林成果的公信度,杜绝人为舞弊的问题,为扩大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发挥工程建设效益做出贡献。

(一)造林绿化调查规划系统实现造林绿化林地小班调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录入、修改、查询、存储;造林地立地条件类型表、造林类型表和经营措施类型表等综合表格的生成、修改、查询、存储和输出;调查规划图件的制作、修改、查询、存储和输出;实现重点生态工程规划统计分析、营造林调查规划数据导入、导出、备份、恢复、上报、接收等功能。(二)造林绿化计划管理系统造林计划主要包括营造林生产任务计划、资金计划、种苗供应计划、营造林成本计划和作业计划。通过应用系统输入、处理、分析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支出、使用等过程中的信息,可为工程建设资金的审计工作提供服务,解决重复投资问题。

可以编制和下达各级年度营造林生产任务计划、资金计划、种苗供应计划、营造林成本计划和作业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和计划审批管理权限,调整或变更造林计划;编制年度计划表;汇总统计各地营造林生产任务计划完成情况、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苗木生产和应用情况;分析营造林成本构成,为营造林投资提供决策支撑;维护和管理年度营造林工程计划历史数据。(三)造林绿化设计管理系统落实年度营造林作业任务,对每个作业区做出具体技术规定,指导营造林施工。系统在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和林业资源数据以及林业专题数据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将营造林作业设计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录入、存储到管理系统。

把先进适用的营造林技术安排到山头地块,实行科学造林,达到保证营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产力的目的,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主要功能包括营造林地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与依据、范围与布局、营造林技术设计、管理措施等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存储和输出等;编制营造林地基本情况表、营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及汇总表、分树种种苗需求量表、森林保护及配套基础设施年度作业设计表、投资预算表等;落实每个营造林地块的空间位置,核实营造林成果,发现重复造林,虚假造林等各种问题。(四)造林绿化进度管理系统通过对造林绿化进度进行监管,确保营造林工程按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强化营造林作业工序管理,保证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监管和管理各地造林工程建设的质量,为下年度营造林规划和计划的管理提供基本信息和决策支持。实现对各地营造林工程建设的进度登记,根据各地上报落实到小班的工程进度登记表,统计汇总各地的营造林工程完成情况;通过对各地营造林工程建设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制作进度图。根据有关规程、标准、细则所规定的生产程序对营造林作业全过程实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对营造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监理等信息进行管理,以实际完成营造林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来控制营造林资金的使用。(五)造林绿化检查验收管理系统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提高营造林质量和成效。

检查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营造林经费的使用、营造林质量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检查验收按营造林工程时段划分,分为年度检查、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通过对营造林规划、计划、设计、施工、成果检查验收等过程的数据进行核实和检查,汇总全国检查验收数据,产出各种营造林更新统计分析图表。使国家准确掌握营造林建设现状和发展动态,及时发现营造林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形式重复虚报成果问题。

三、产业发展通过建立林业产业和林业经济运行信息系统,对林业重点企业、林产品市场等实行动态监控,实时发布林产品市场信息,提高林业产业发展预测预警能力,推动林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一)林业产业管理提升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林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管理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的精确度,最大限度降低资源的消耗,达到林业生产的高效益。

林产品的生产与变化着的气象与病害等相关,形成了生产的不确定性,也通常会因信息掌握不准确或不能采取正确的对策而造成重大的损失。现代技术的运用,将加快新品种的选育,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水平,减少损失,增加产出,获得更大的效益,减少林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建立相关生产业务系统和市场监控系统、重点林产品监测分析、林业行业重点企业和市场的动态监控、林产品市场产销存预警报等系统。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和优化,结合3S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构架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一体化。

面向不同的业务,建立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信息查询、浏览、上传、下载、发布服务。(二)林业电子商务系统通过搭建林业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林业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并重新构建市场竞争规则,为用户提供林产品供需和交易服务,让商家和用户紧密结合、良性互动,改变传统集市贸易的弊病,建立现代林产品交易平台。

电子商务主要有三个平台构成: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贯穿其中。信息平台由企事业内部网络信息系统提供,为外部电子商务网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服务平台包括企事业网上形象宣传、信息发布、客户查询、留言、工作日历等;交易平台使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包括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管理、原材料配送到工位、成品配送到用户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做到及时,前提是信息的及时在线定购,销售分销管理、顾客服务管理,还有网上支付,应收应付总帐管理等。通过网络,林户可以走向世界,可以实现国际化,这对加速林业国际化进程,延伸市场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引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增强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林业企业由于交通运输的不便,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交易成本,而电子商务中的采购、营销过程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把企业产品相关信息输入产品数据库,并提供信息的浏览与查询功能,且足不出户就可以访问相关网站,采集设备、原料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或其它通信手段来完成采购过程。同时消费者通过网络获取商品信息,选择所需产品,完成企业的营销过程,从而增加了贸易机会,降低了贸易成本,简化了贸易流程,提高了贸易效率。尤其是对于林业企业,地域、交通、运输方面的劣势已不存在,交易成本相对降低更为明显。

四、生态文化信息技术对文化和文化传播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因其传输的快捷性、传播的广泛性、复制的无限性和保存的永久性,而具有大众性的品格。

生态文化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生态文化的物质层次、精神层次和制度层次三方面的提升。(一)营造网络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生态责任和道德良知,珍爱资源环境,提高利用效率,坚持低碳理念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可以营造崭新的生态文化。通过多层次、多主题的网络文化创新生态文化发展机制,加强生态文化的创作与弘扬,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

借助网络、移动终端等载体,有助于群众、企业和全社会了解林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利用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虚拟现实、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以虚拟自然保护区、网上森林公园、网上湿地公园、森林人家等形式,加大生态文化网络体系建设。

(二)建设网络博物馆和网络博览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网上展览技术融合,构造栩栩如生的网上博物馆,将逼真的现场效果,推送至每一位参观者,参观者可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展厅任意漫游,也可由虚拟导游带领按特定路线浏览。穿梭于一个个专题展台前,观赏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各种展品,并可以通过虚拟互动技术,与展品实时互动,了解展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了解林业对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参观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林业博物馆世界里。

网络博物馆的建立,为企业、公众提供了一座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博物馆包括森林馆、花卉馆、野生动物馆、野生植物馆、湿地馆、荒漠馆等,充分展示林业生态文化瑰宝。林业网络博览会不仅可以反映林业的生态文化属性,又可反映林业产品的商业属性。

林业网络博览会作为及时、全面发布林业行业供求信息、项目整合、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的专业平台,是服务于林业终端用户及相关产业、报道国内外最新动态的专业性权威行业平台,覆盖林业相关用户的中高管理层、技术人员以及生产厂商的中高管理层。林业网络博览会基于产品管理系统运行,可实现五类信息的发布浏览检索:新闻资讯、供应商、产品、工程项目、客户;提供整合的B2B站内即时通信系统,实现网站用户和客服人员或者供应商之间的即时沟通,商机洽谈,实现交易。(三)建设大型生态网站群随着信息化深入推进,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种苗基地、主要树种、野生动物、重点花卉等网站群的建设需求愈加强烈。

在统一技术构架基础之上,分级管理,分级维护,信息可以实现基于特定权限共享呈送的网站集合。网站群系统技术标准统一,能够互联互通,实行集群化管理,相对一致的网站运行和服务规范。通过群间数据服务,实现同一技术构架、不同数据后台、不同物理位置的网站及网站群间数据交换。

森林公园等网站群可以实现多站点管理、多数据共享管理、分级站点管理、统计分析管理、全文检索、信息发布管理等功能。(四)建设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为提高林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面向有关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人等开展大规模的远程培训,面向公众开展在线生态文化教育,构建一个开放型、多功能、广覆盖、高质量的远程教育培训系统。

整个系统按开放性框架体系构筑,普通用户通过浏览器来使用培训系统,可通过数据交换实现跨地域、跨部门协同培训;系统用户界面最大可能简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使用需求。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子系统、教学资源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行业教育培训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五、应急管理近年来,森林火灾、沙尘暴、生物灾害等对林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我国林业应急管理信息化作用日益突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森林火灾预警预报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有效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防控能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逐步推进,沙尘暴灾情监测与评估系统开始发挥作用,沙尘暴防灾工作开始进入主动防灾、科学防灾的新阶段。

(一)森林防火监控与应急指挥森林火险预警预报。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天气预报和实况信息,综合防汛抗旱部门、林区物候和可燃物等情况,开展每周森林火险预测和每日森林火险预报。遇到高度和极度危险天气,及时发布高森林火险警报和预警信号。

起到提示危机、化解风险、规范用火行为、防范火灾发生的积极作用。森林火灾监测。积极采用遥感技术,大力推进卫星林火监测体系建设,并与飞机巡护、视频监控、高山瞭望、地面巡逻、雷电监测等手段紧密结合,形成立体式的监测网络体系,及时了解掌握各地森林火灾的发生情况和发展态势。

扑火指挥。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借助辅助决策系统,启动预案快速处置,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资金物资到位、扑救人员到位,确保打早、打小、打了。火灾损失评估。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GPS、北斗等勘测手段迅速确定火场的过火面积、受害面积等相关数据,对火灾损失进行评估,迅速形成有关报表、报图。(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预警。通过积累和整理主要监测对象预测预报的相关技术因子数据,综合分析监测调查数据,应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预报,定期分别发布全国和省级行政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短、中、长期趋势预报。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内容:发生种类、分布、传播途径、数量、危害状况等。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与除治。制定治理森林病虫害的实施计划,组织除治与防治情况定期检查。

对于突发有害生物危害,适时启动防治预案,严格控制,采取科学治理措施;特别是在洪涝、火灾、干旱等灾害过后,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防止病虫的侵染和滋生繁殖,造成二次灾害。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与评估。在建立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危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分层次配备信息传输硬件设备的数字化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的基础上,建立遥感手段的灾害多尺度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灾害的准实时、宏观、准确监测与评估,实现监测数据自动更新。

(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林业主管部门以及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加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工作,准确掌握分布及活动规律,并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确保当突发性的疫情出现时,能快速、科学、有序、安全、有效地应对。(四)沙尘暴灾害应急和监测管理在沙尘暴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以及受沙尘暴影响的北京等重要城市,设立沙尘暴灾害信息实时观测站点,建立沙尘暴灾害信息的快速监测网络系统。采取高新手段与常规手段相结合、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相结合、定量测试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掌握沙尘暴发生发展,以及移动路径不同区域沙尘排放、降落、输送等各种信息,确定沙尘暴发生强度、影响范围、源区沙尘排放量、影响区降尘量,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危害状况等各类灾害数据。根据沙尘暴灾害监测数据,结合基础地理信息及社会经济数据库,应用灾情损失评估模型,对灾情损失评估,以保证应急指挥工作的指挥有力、处置及时。

kb体育在线登录

六、林权改革(一)林权信息管理随着林改的深入,在生产和管理上产生了大量新需求。林权改革后,林业管理机构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提高工作效能,才能实现快速决策;林权所有者希望了解周边宗地信息,以兼并来实现生产规模化;林权交易者希望能在投资前更加清晰了解意向宗地的资源和潜力,以降低投资风险;林权改革推动了银行部门和保险部门介入林业领域。银行和保险部门都希望能直观地浏览各林权宗地的抵押现状、采伐档案、宗地面积、树种和树龄等信息。

森林公安在林区执法时经常需要能以上网的形式查询宗地权属人、周边地形地貌及环境、公路河流的分布。因作业区域分散、工作难度增大,采伐企业希望能通过地形图以更好地安排集材方式和运输路线。

这一切都要求林权信息的透明化、图形化和开放化,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新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促进集体林改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建立一种以磁卡为载体的农业合作组织信息化管理模式,该模式包括内网和外网两个平台,在不同平台下建立应用系统。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握最新的生产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和贸易,使农民社员的生产经营观念、经营方式、经营手段和经营效果都有一个质的飞跃,通过充分利用网络教室,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生产技术为主的各种培训,为农户提供一个互联网应用和实用技术有效传递的场所;通过应用内部办公系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产品入库、检测、包装、出库和销售等过程的系统流程整合;通过使用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加速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进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建立网络营销系统,扩展企业销售渠道,提高企业知名度。

(三)林农联防新模式比较典型的有十户联防系统,是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开发而成的警情快速响应系统,从而达到快速接警、处理与上级部门调度的目的。十户联防就是把分散居住的村镇村民,大约每10户左右,按就近居住的原则,归拢成一个联防小组,这个小组作为一个联防群体,成为联手防范单位。在每家每户都装一个既有接收又有发送功能的不同编码的报警装置,也可以叫做紧急呼叫报警器,谁家有意外发生的时候,轻轻一按,其他9户都显示出这个发送者的编号,所有其余家庭就同时听到了报警声,听见报警的其他9家人就可立即赶去发生警情的家庭去处理警情。

七、改善民生保护生态、改善民生是林业转型升级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和职责。林业正在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民生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大力发展林业来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需求。应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来发展林业,林业建设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既要立足于耕地,又要立足于林业资源和整个国土资源。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林业用地面积2.8亿hm2,是耕地面积的两倍多。同时,我国约有1.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正在寻找就业出路;我国拥有1000多个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许多都能形成新的产业。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建立林业投融资机制、加大公众财政的扶持力度、对林业产业给予税收等政策扶持、建立政策性林业保险保障体系、完善商品林林业信贷制度、建立分地域的信贷政策、推进林业小额信贷制度、建立多层次的林业融资渠道、建立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林权交易平台。通过信息手段满足林业制度改革中农民在确权、流转、采伐和经营的方面的服务需求,把林地、劳动力、树种和林产品市场四大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必将为农村创造出巨大财富。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获取信息、了解情况、办理事务,已日益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已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迫切要求。特别是随着林业行政许可、政务公开事项要求的提高,对林业信息化服务时效和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

通过金林工程项目建设,可构建四通八达的网络信息体系,实现服务网络化、办事便捷化,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办事难的问题,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八、国际合作林业国际合作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国际规则为目的,以资源竞争、技术竞争、资金竞争和人才竞争为焦点,在这些竞争中,信息是关键,只有掌握世界林业和我国林业发展相关信息,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林业多边国际合作,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国家权益,拓展我国林业发展国际空间。(一)加强国际合作管理为确保林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序进行,切实在多边场合维护国家权益,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林业多边合作的归口管理。

只有各级林业外事主管部门掌握林业多边合作的信息,利用归口管理网络信息服务支撑,才能有序、协同的做好林业国际合作。(二)提升履约和谈判能力加强履约和谈判工作,信息是关键,只有加大信息化支撑工作力度,为履约和谈判人员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后台支撑,才能有利参与有关国际公约的谈判和履约活动,发挥专业部门的作用,配合好有关部门,作好履约工作,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三)巩固无偿资金援助渠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多边无偿援助资金将从我国转向其它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大信息支撑工作力度,有的放矢,巩固现有的多边无偿援助资金渠道,重点抓好与我国林业合作密切的渠道,积极开展工作,争取更多的国际机构关注和支持我国林业,本着积极主动的姿态,为我国林业改革发展提供更多的国外资金和技术支持。

(四)支撑林业国际热点信息服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认真把握森林认证、林业碳汇、非法采伐、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指标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林业国际热点信息,积极参与,加强研究,制定对策和规划。利用网络,全面发布我国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林业发展战略、林业政策、履行国际公约的成绩以及关于国际热点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所采取的措施,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为我国林业发展营造宽松的国际环境。九、碳汇林业(一)森林碳汇监测与计量利用信息技术支撑进行森林碳汇监测计量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生物量紧密相关的反映碳累积量的现存生物量清查的方法,包括蓄积量法、生物量法和基于蓄积量法、生物量法的生物量清单法。

另一类是利用微气象原理和技术测定森林CO2通量,然后再将CO2的量换算成碳的储量。(二)基于网络的森林碳汇服务信息技术可以满足森林碳汇各类参与者的需要,全方位支持森林碳汇贸易的整个过程:为政府部门加强对森林碳汇市场的管理,引导市场的规范发展服务;为森林碳汇的供求双方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进一步促进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为森林碳汇贸易的各支持服务方提供发挥自身优势作用的平台;通过信息服务系统向外界提供一个学习碳汇知识、碳汇政策的窗口,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森林碳汇。从森林碳汇贸易的交易流程开始,通过深入了解我国森林碳汇项目运作流程,弄清各参与方的作用,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森林碳汇信息服务。

十、科技兴林(一)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是现代三大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当前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十分关键的手段。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人性化,为不同用户专门设立不同的界面,开发利用多种功能,提供多种个性化的科技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二)科技成果共享与推广通过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林业科技成果推广成效。该平台可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单位合作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内容、统一标准。

同时,制定有关信息收集、存贮、传播的一致性协议,统一信息组织规范,协调信息共享平台运行的整体性。为了使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共享平台能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信息交流与国际合作,必须建立基于Web数据库技术的林业成果检索信息系统。

该检索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多种检索途径,如网站检索、数据库检索、网站与数据库复合检索、主题检索、特色资源检索、中英文检索等。通过科技成果信息化,可以为我国提供包括地域分类、年份、分类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任务来源等字段的综合检索,有利于林业科技发展。(三)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鼓励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数据库,同时积极扩大与成果完成单位的合作广度和深度,共享信息资源、工作模式和平台条件,提高推广服务的水平与效率。

(李世东、林震、杨冰之)。


本文关键词:信息,革命,与,大,林业,kb体育在线登录,重点,问题,—,信息

本文来源:kb体育在线登录-www.psychotherapeute-montpellier.net